SEM不是操作员的活,是长期的手艺活

·

做百度 SEM 不靠知识点广度?5 次通宵拆漏斗漏洞、聚焦 CPC 与转化率、复用实战经验,用 “手艺感” 把广告从 “表面优化” 变成企业生意增长工具,欢迎寻求稳定 ROI 的企业沟通。

我最近迷上了手艺类、工匠类的纪录片。木匠磨木头、陶艺家修复裂纹、表匠调整游丝。慢,却恰到好处。

我在想,百度推广、做SEM,其实也是一样,只是材料是数据,工具是后台,工序是策略和测试。

真正能把这件事做到极致的团队,应该不是掌握了多少SEM知识点,而是能从每一次波动里看出问题:哪处该稳,哪处该动。

过去几年,我们在为客户做广告代运营的过程中,一直在修炼这种“手艺感”。

朋友们都知道,B2B广告代运营是我们的核心业务之一,覆盖百度SEM、Google、Bing,也包括360、小红书、朋友圈等平台。我们不追求“投得多”,而是追求“投得值”。

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跟大家聊聊我们在广告这块的经验和思考。

1、百度推广:不靠知识广度,靠对细节的执着打磨

很多人认为SEM是个公式:学多少知识,就能答对多少题。我觉得不是。

SEM像修表:需要耐心拆解、反复调校、盯住每个齿轮是否啮合。

我们有过至少五次通宵,为了攻克一个漏斗里看不见的漏洞。那种把问题拆到“最后一个触发器”的经历,才是效果背后的根源。在预算固定的情况下,点击单价一涨,流量就下滑;转化率不够,线索就少,难以争取下一轮预算。

我们的第一要务,是在既有预算里把线索和资金效率做上去。

方法很现实:持续、结构化的A/B测试 + 把测试规划化而非片段化。一句话的操作原则:先把测试分类,再把测试流程固化。还要把报告做成客户能向上汇报的版本:少用行话、准备中英两个版本,这样客户汇报快、业务部门接受快,沟通成本就低。

这些实战细节,最终沉淀为我们的“实操秘籍”。这就是我们的自信来源:不是因为我们知道更多,而是因为我们把知道的东西反复用在真实的生意上。

2、把注意力集中在“点击单价”和“转化率”上

在SEM的指标体系里,有人把CTR神化,认为创意好就万事大吉。我不否认CTR的信号价值,但它不是结果,它只是账户健康的一个侧面。在预算有限时,CTR高并不能直接带来更多线索。

所以我们的判断很直接:核心要看两个数字:点击单价(CPC)和从流量到线索的转化率(CR)。这两项能直接量化投入产出,操作路径也清晰。

当一个账户进入稳定期,简单的“加词减词”已经很难推动增长。我们回到目标,反向推演出增长路径:线索 = 预算 / CPC × CR。预算固定时,降低CPC、提升CR就是唯一可行的增量策略。

接手账户时,我们先做两件事:怎么拉更多合格流量?怎么把现有流量的转化提升?接下来的A/B测试、创意迭代、着陆页优化,全部围绕这两点展开。

3、明确的“预测计划”胜过模糊的承诺

我们服务的多数是外企客户,项目对接人通常很专业。他们会在预算与供应商之间做精细博弈。我们的责任不是光交付结果,而是用专业与透明,消除客户的不确定感。

做法很简单也很严格:

  • 从第一天起把工作日志共享出来,不是为了监督,而是为了让任何数据变动有据可查。
  • 把接下来的工作“明牌”化:把目标、实施周期、效果标准、应对预案都写清楚,先在小范围试点,再放大执行。

有了AI,我们把历史日志自动化总结,复盘更及时,经验复用更高效。但“明牌”背后是一种能力:提前预判竞争变量并留出应对空间。 这对长期合作至关重要,也体现了我们的职业底线。

4、复用,才是放大价值的方式

走过的坑别在下一次再踩。这句话老套但实用。我们把每次实验、每个失败、每个成功系统化记录:哪些A/B测试真能带来增长,哪些陷入假象;哪些着陆页改动只是短期噱头,哪些改动能真正拉高转化。

把这些经验变成“避坑指南+加速器”,是我们对未来客户最大的承诺。复用不是简单复制,而是把结论和适用场景都写清楚:场景是什么、假设是什么、度量指标如何、失败的信号是什么。

另外几个操作提醒(实操层):

  • 数据波动先拆解:关键词、创意、落地页逐项核查,别盲目调价
  • 核心词适当保位、非核心词靠质量分压本;转化率优化要看用户路径是否顺畅,而不是盯单一指标
  • 做“明牌”计划时,要把工作目的和效果标准讲清楚,让客户看到背后的逻辑,而不是一堆操作项
测试项AB测试内容AB测试效果经验总结
Banner(主视觉区)优化A版本:使用通用素材背景+文字
B版本:使用真实客户场景图、产品应用图
B版本上线3天,RawLeads和MQL双涨并稳定保持;视觉可信度决定转化效率;
价值主张文案A版本:主标题长、副标题复杂
B版本:精简主标题≤12字,突出核心数据
B版本上线3天,RawLeads和MQL双涨并稳定保持;具体直观的亮眼数据,更能精准抓住用户核心诉求;
表单标题设计A版本:信息分散、无重点
B版本:采用AIDA模型(Attention → Interest → Desire → Action)
B版本上线首日表单+8%;品牌背书、竞争焦虑、结果承诺三效合一,实测转化率可增加5%;
首屏信息密度A版本:信息堆砌、文字多
B版本:前3秒只传递1个核心信息
B版本上线首日表单+8%;聚焦用户的KPI,内容与受众认知理解快速对齐,转化路径最短;
…….…….…….…….

5、我是赵岩,我们的立场

我和我的团队选择做“手艺活”和“经营派”。

有客户问我们能不能短期把他们“做上去、做显眼”,我们通常会婉拒:不是因为我们高傲,而是因为频繁的短期取巧会损害客户的长期品牌价值。我们和客户要的是同频的长期主义。如果你想要可持续的投入产出比,我们才是对口的合作方。

我们在做的,是把SEM从“表面优化”变成“生意增长的工具”。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也需要把所有细节当作可验证的假设去检验。难做正是筛选客户与竞争者的最好方法,复杂,才能形成壁垒;精细,才能带来稳定ROI。

如果你正在布局中国的广告投放,或者在思考如何做推广,我们可以聊一聊。

不谈虚头巴脑的光环,只谈可以落地、能看见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