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提供 GEO 服务,预备方案与客户共建,总结 GEO 三步法,同步 GEO 工具公测及开发进展。
当我开始对外讲我们能做GEO服务之后,陆续有朋友们开始向我要方案,我说我还没准备GEO方案,甚至是公司介绍和各业务线的方案还没有时间准备,全部精力放在了服务客户方向,我认为服务好已经合作的客户比新获得客户更重要一些。
在我们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做出部分牺牲。但是我会跟咨询GEO的朋友们进行探讨,我希望可以跟大家共建这个方案,这样这个方案才能最大程度上消除幻觉,最贴需求。
任何企业,跟客户在一起,准没错。
在开始进行具体执行工作前,我猜测大家都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GEO这件事情,如何评价这件事情做得好与不好?还是说做了就可以?答案是肯定的,现在的环境下,我们不能让投入变得虚无缥缈。我们需要一个目标和度量这个项目好坏的“标尺”。
这个“标尺”在我们服务公司尤为重要,大多数我们合作的客户都会问,如果我跟你们合作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收获?这通常也意味着客户在询问,我想做这件事情,但是我该如何向公司申请这笔“投资”,同时经过一年的付出,我该如何证明这件事情做的是正确的。
如何度量GEO做的好坏这件事情一直是我们开始提供相关服务的“拦路虎”,也是我大部分客户决定投入这部分投资的心里障碍。
我们经历了上篇推文里提到的手动统计的“农耕时代”,当我跟其他朋友提起来这个“农耕时代”的时候,他们说他们也经历了这个时代,甚至大部分公司现在正处于这个阶段。
于是,我们开始积极的寻求解决办法,我们会求助客户,他们在Global层面上如何解决这个“度量”问题,得到的答案让我们很兴奋,在海外的团队擅长制定报告和标准,这点在几年前我就深有体会。
他们可能做的事情不多,但是这件事情却很系统化,这在大公司的复杂协作环境下异常珍贵,几个客户的Global总部在处理GEO度量这件事情上也很系统化,这让我学习到了很多。
在开始干预AI答案之前,他们会制定一个很缜密的报告,来表达品牌在AI平台上的表现。这个报告里的信息维度有几十项,接下来他们会基于这些洞察结果制定一整个基于目标的行动方案,最后去验证这些行动是否完成了目标,也就是说GEO项目成功的通过三个点位完成了项目的框架。
这三个点位是现状、策略与行动、结果验收。这正是我们做营销时候比较欠缺的框架。
当我学习到此的时候,我跟我们的SEM服务团队开了个会,要求在给每个客户服务之前要通过一个报告来标记当前状态,得出目标、策略、然后开展行动,最后要定期的进行结果验证。
这个过程体现了我们的专业能力和为客户的付出,同时客户也在进行投资的ROI验证工作。
回到GEO三步走本身,当前较大的难题是 “现状度量” 如何从手工统计的 “农耕时代” 升级到系统化的 “蒸汽时代”:一方面要摒弃手工数据分析,另一方面需通过多维度完整度量品牌当前的 GEO 现状。为此,我们开发的 GEO 工具第一个功能 ——“品牌覆盖分析”,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
品牌覆盖分析都包含哪些内容?
1、覆盖率
覆盖率是最基本的需求,可以了解一个品牌在AI中的表现,我们希望有人在AI上问问题或者搜索产品的时候可以推荐我们公司,但是事实有时候是强差人意的。
我们在刚开发好的功能里,给一个客户内测,覆盖率不足50%,竞争对手的覆盖率高达80%,我们会继续探索为什么我们不如竞争对手,以及如何让我们的覆盖率趋向于100%
2、排名
这是品牌覆盖分析的第二个诉求,我们希望如果客户推荐一些公司的时候,我们的排名情况如何,比如第一个还是第二,或者是排名很靠后,无论在搜索引擎上还是AI结果上,排名结果的顺序会影响用户的感知。
3、情感倾向
部分品牌在AI答案上会出现差评的情况,以及AI有时候会在客户关注的信息上更倾向于竞争对手而给我们不痛不痒的信息,这种情况也是一种覆盖率表现。
基于以上几个维度,我们会得到一个覆盖率报告,从报告中得到10几条关键信息,这些信息给了我们GEO指导方向。
比如我们基于覆盖率要做什么,基于排名要做什么,以及基于情感倾向要做什么。接下来你可能也猜到了,我们需要工作科学的手段去弥补AI信息抓取的不足,然后再次生成报告去验证结果,这才是一个GEO工作的闭环。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并不是我们知识和能力不够,而是要学会更清晰的“管理”工作。顺便同步GEO工具开发进展:我们的Demo已经进行公测了,找了几个客户进行覆盖率报告的查询,通过在积极的开发排名分析能力。
部分截图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