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M

·

明确数字营销领域 GTM 的两种含义,指出 “讲黑话、重系统轻易懂” 等常见错误,提及经验、品格、全局思维等做好 GTM 的管理人才要素,为企业制定连贯 GTM 策略提供参考。

GTM是缩写,数字营销领域有两种解释:

1、Google Tag Manager,在你的网站的全部页面里安装一段代码,你可以在线管理你的官网,比如增加一段代码,设置访客触发与执行规则等。

2、Go To Market,走向市场。

我想聊聊最近对于Go To Market的思考,所以本文的GTM指的是Go To Market。

从某个视角看,GTM不仅仅是产品市场的工作,是市场部的职责,也是整个公司的职责,就像销售并不是仅仅是销售部的工作。 

GTM是个概念,概念的作用是帮助我们串联信息,概念并没有神力,不是懂了就等于做好了。

GTM落地在具体上会是什么样子呢?

1、我见过卫瓴的一个广告,这个广告说的是什么呢?一位女生对着她的显示器讲,你看,只要10秒,通过这个功能,你就可以知道这家公司都谁在我们的线索池里……大致是这么一个意思,这个视频我只看了一遍,这么多年无法忘记,因为太具体了,我直接把这个功能跟卫瓴联系起来,我自己的大脑会延展很多思考,比如卫瓴是一家灵活的公司,他们的工具很智能等等。我认为这是一次真实、相对成功的GTM行为。 

2、Convertlab,企业品牌中文名叫营销实验室,他们有一次线上发布会,应该是发布CDP平台,主讲是他们的产品经理,虽然能看出来后期有加字幕剪辑等成分,不过整体的质量很高,包括帅哥出境,讲话很稳定,整体传递出这家公司很专业的气质。

3、想想最近的热门事件,某公关一号位先是短视频讲职场,后又在办公室打“小人”,这一系列的操作,站在GTM的事件看,堪称一绝。如果圈粉开始带货,很成功的事件,不过大多数高管放不下身段。

以上这些是我日常可以看到的零星的GTM事件,不过操盘的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是系列的GTM动作,而是工作中的一闪即逝,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偶然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让它变成必然,就形成了GTM策略。

走向市场,让产品和解决方案走向市场,让品牌走向市场,“走”这个字很重要。

我觉得GTM分为几个步骤:

1、准备工作

分析我们目标人群,制定画像,了解付费意愿,甚至去跟成功的客户案例搜集信息,对方为什么会买我们?需求在哪,购买的路径是什么。

2、品牌定位

用一句话形容我们的价值以及做好其他的品牌定位,找到差异竞争优势,打通内部的业务流程,人家来了,你还没准备好,那可就儿戏了。

3、找到用来破冰的具体价值

这才是GTM的精髓,有一些傻了吧唧的公司,整天讲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跟我和潜在客户有毛线关系?还有一些公司整天讲他们云里雾里的黑话,感觉自己很高大上,其实明白人都不愿意搭理他们,自己在自己造的梦里玩去吧。正确的做法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打动人心的具体价值来让潜在客户记住自己,比如我记住了卫瓴的那个小功能。 

特别常见的GTM错误做法就是讲系统性,讲架构,讲平台,我懂,你想传递你专业,想维护完整性,但是如果对方一脸懵,你讲啥都没用。还不如用简单易懂的某个具体价值,来让对方走进了解你的大门,其他价值跟随着这个破冰的具体价值共同征服对方。

4、传播

在潜在用户与线索之间有一层虚拟层,我叫触点层,也就是潜在用户活跃的地方,如果你的业务是动漫手办,那么你的客户不会在金融界这样的平台上,如果你卖的是CRM,你去哔哩哔哩也不一定有用。

在你的客户活跃的场所里出现,就用具体价值。

5、让传播有连续性

如果仅有一次曝光,那叫事件营销,所有的闪光事件,在时间的打磨下都会黯然失色,只有连续不断的在触点层打造同一个具体价值,他们才会记住你,从而有机会成为你的客户。

这一系列的传播,就是GTM策略。

别把它想复杂了,GTM并没有门槛,只是有了GTM策略,市场做的一系列事情就有了一条贯穿的引线,每一个闪光事件都在引线之中,前后呼应,彼此支持。

后来我想,区分管理人才的优劣看什么呢?

一是经验,走过的坑会为公司减少浪费。

二是品格,一身正气,有人格魅力的人靠谱且有凝聚力,至少能分辨真假海参。

三是全局思考的能力,这样的人可以高屋建瓴,人在家中坐,运筹千里之外。

噢,这些也是能做好GTM的关键因素,这么看起来,这件事也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