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B2B的AI-Agent和工作流

·

B2B 数字营销需以服务衔接工具,从线索管理寻增长,借力 AI-Agent 与数据驱动提效,解析制造业与软件业营销差异,探索新增长可能。

结合了过去很多年基础知识,也结合了最近半年的新探索,准备讲新的思考和收获,以下是内容价值提炼。

一、B2B数字营销无法直接“工具化”

我们这一代营销人试图用工具解决复杂性问题,比如线索管理、比如营销自动化,但是接触大量的潜在客户后我发现,工具虽然,很依赖使用者和工具的实施环境,如果用不起来或者发挥不出来工具的价值,工具本身就会被怀疑,这是工具在中国本土市场上无法发扬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营销范围内,理论上应该先有软件,软件即服务,我们买了软件之后,软件供应商围绕软件提供相应的服务,但是实际的商业环境中,还有另外一种解法,也许适合当前的发展阶段,那就是在需求和软件之间,增加一层服务,先有服务解决问题,再从软件功能里找到我们需要什么。软件功能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都是过剩的,这也是软件的特点,它要全面,来满足更多的需求。但是对于企业的视角看,它需要的功能很有限,比如我周围的一家公司,他们仅需要线索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能力。

于是我觉得我今年做的事情就有了它的位置,我们团队为B2B企业提供数字营销服务,来去支持企业的营销战略,至于使用什么工具,我们要通过我们提供服务的蓝图来帮助客户决定,再去从市面上选择工具,甚至连工具的使用者也是我们。过去是企业到工具,现在是企业到服务商(我们)到工具。我们来帮助企业完成目标,里面有策略、技术等以及工具。

这个工具代表着很多,比如MA,比如AI。

基于此思考,我们会给我们每一个客户建立一个AI智能体以及多个工作流,来帮助我们提高服务客户的效率,当然也会把这种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免费教给我们的客户。

二、先从线索管理里找增长点

万丈高楼平地起,所有的增长策略都要从线索生命周期管理出发,你只有做好这件事情,才能考虑其他的营销策略,而在我接触几十上百家企业之后,我发现没做好线索管理的企业很多很多,而且这里面同样存在着很多机会,你要做的第一件事的就是把线索阶段定义了,然后看到其间的数据,从数据中发现转化率不足的环节。

比如我下面这个图,分别代表了四家公司,你能从中发现不足的地方嘛?你可以在群里探讨以及给我留言。

三、三叉戟增长模型之外的AI回答

有两家公司跟我说,他们零星的开始从AI搜索结果里带来线索了,这是星火燎原之态,前几天就有搜索引擎曝光数据,AI夺走了大量的搜索行为,这件事情是科技的发展,不可逆,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如何从AI答案里也同样得到线索,并且可以追溯。追溯对于市场部来说很重要,我们需要尽可能的知道所有线索来源,帮助我们进行投资策略评估。

我们如何让AI的答案出现我们的公司?

终极答案是高质量内容。

不要试图通过投机的手段,去做任何营销策略,数字营销是一个恩怨必报的体系,你现在为了某目的省去了必要的工作,未来这件事情的因果会在另外一件事情上反馈给你。比如如果你通过批量生产大量低质量内容获得了排名和流量,那么用户的品牌感知就会大幅度下降,你可能不会通过数据看到这种因果关系,但是事实如此。

四、数据重塑策略

过去几年,我们野蛮生长,很在意如何快速的得到更多的线索,但是少了数据分析的部分,甚至我在企业中负责Marketing的时候数据分析投入的时间也不长。

在服务客户过程中,有一些客户的精细化的诉求带着我们做了很多数据分析工作,我发现了其中的巨大的魅力。

比如我们可以有效线索的所有字段维度来揣摩有效的原因?是角色还是诉求,甚至是它的终端设备的差异性,这会给我们提供投入的ROI带来很多思考和洞察。同理,在线索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我们都可以通过数据驱动的思考重塑策略。

比如:

通过商机来去反推什么公司是我们需要猎取的,通过订单来反推客户选择我们的主要原因什么。

数据可以带来无限的信息洞察,不要错过数据带来的机会。

五、制造业和软件业的营销差异

这几年我服务了一些软件行业和制造业,他们在营销策略上是有差异的,明显的差异是软件行业是把专业的事情做普通,而制造业是把普通的事情做专业。

这里面离不开亘古不变的话题,那就是专业。制造业因为有较好的现金流,所以他们在做事上会比较在意品牌,品牌的影响会从售前到交付。而软件行业因为产品虚无,所以需要造噱头。

重心不一样,在营销的策略上会有轻微的调整。

六、B2B的AI-Agent

前文提到一点,我们给每个客户搭建多个智能体,需要修正,其实是给客户提供一个智能体,多个工作流,智能体是一个对话入口,但是工作流可以解决很多工作问题。比如帮助客户拓展关键词,比如生成文章,再比如进行周报的数据分析和给落地页提出转化率优化建议。

这些工作流的价值比较大,但是工作流跟业务结合起来的复合反应会更大。比如我在数据驱动哪一个环节讲的通过数据得到的策略洞察,是否可以让Agent帮助我们进行分析和提出洞察?

如果你现在使用AI的方式还是单一的跟AI对话得到答案,你会发现AI反馈的信息精细度不够,无法直接使用,通过coze或者Dify编排的流程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拆解你的业务,让AI帮助我们。

比如我之前发布过一个短视频,里面说过,让AI生成一篇文章,显然不现实,但是如果标题是一个AI,生成目录是一个AI,生成某个片段是一个AI,最后SEO化又是一个AI。

B2B数字营销的AI-Agent可以帮我们提效和帮助我们思考。要开始动起手来搭建自己的AI-Agent和工作流了。